华茂彩虹计划
欢迎访问华茂教育基金会官方网站 | 服务热线:0574-88055731
关注我们

华茂公益夏令营调研报告新鲜出炉
【宁波日报】“小候鸟”最需要亲情关爱
2013-9-11

 

       

        非常群体的非常调查

        今年7月7日,华茂集团首届“华茂·彩虹行动”公益夏令营开营,来自全国24个省市的84名“小候鸟”和84名宁波本地“小主人”牵手结对,开始为期8天的“同城同行,互学共享”。

 

        是什么样的原因,促使“华茂”举办这样一次特别的夏令营?全程负责夏令营实施的何玉花老师道出了原委。“‘华茂’对承担社会责任有着自己的理解。我们一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尝试改变社会对‘小候鸟’固有的看法。由此想到了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通过组织公益夏令营的方式,让宁波‘小主人’的眼睛去发现‘小候鸟’身上的闪光点。”何老师说,只有当两群学生平等对视,才能真诚交流,互学共享。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点,除了在活动前给双方一样的生活学习环境外,深度了解“小候鸟”的所思所想必不可少。彩虹团队向市教育局“求援”并得到支持。宁波市教研室选派了心理学研究团队,全程跟踪华茂·彩虹公益夏令营活动,对“小候鸟”和“小主人”彼此走近后,在思想、行为、情感和认识等方面发生的变化,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和研究,梳理了“小候鸟”和“小主人”的精神需求,并就两类群体孩子的教育和辅导方面提出了对策性建议,形成了此次公益夏令营的又一大亮点。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摊开新鲜出炉的调研报告,何玉花说,尽管事先也有预期,但有些调研结果还是在意料之外。

 

        纵观整份调研报告,亲子交往是“小候鸟”和“小主人”区分最明显的地方。“小候鸟”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他们对于父母有着怎样的期待?“小主人”的父母天天陪伴在身旁,他们又有哪些感受?

 

        调查显示,65.8%的“小候鸟”每年只有寒暑假能够跟父母团聚,剩下的“小候鸟”一年中跟父母相处的时间不到一个月,所以在心愿一栏里,很多“小候鸟”提到希望爸爸妈妈能抱抱自己,能够带自己到处走走看看,有父母陪伴在身边的感觉是他们最渴望和向往的。

 

        调查还显示,41.1%的父母每周与“小候鸟”联系一次,还有近30%的家长要更长时间才能与孩子沟通交流一次。

 

        尽管如此,仍有74%的“小候鸟”对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表示支持,因为这样可以改变家庭的困境。

 

        因为缺少亲子交往,能准确说出父母生日的“小候鸟”人数比例不到“小主人”的一半,觉得很幸福的“小候鸟”的人数也明显少于“小主人”。

 

        在自我认识上,热心、有礼貌、活泼和粗心是两类学生共同的个性特征。“小候鸟”普遍比较害羞和胆小,不太敢主动发言和举手,当老师主动找他们沟通交流时,他们也有些眼神闪烁,有些紧张。而“小主人”不管是在与外教的对话中,还是在开营闭营的活动中都比较积极。这种差异除了源于胆量外,也跟学生的自信程度有关。相比于小主人,“小候鸟”明显给人感觉自信心有些不足。

 

        对自己的哪些方面最不满意?“小候鸟”和“小主人”的差异主要是在对健康和人际关系方面,“小主人”普遍会比较担心自己的健康状况,而“小候鸟”则是不满意自己的人际关系,渴望能够通过各种活动认识更多的朋友。

 

        谈及8天共同生活的收获,“小主人”最欣赏“小候鸟”的三个品质:吃苦耐劳、独立自主和感恩,而“小候鸟”最羡慕的是“小主人”表现出的善于与人沟通交流、丰富的兴趣和特长以及开朗外向的性格。

 

         “三多”教育不可缺少

        新城第一实验学校丁岑维老师是此次调研报告的执笔老师之一。丁老师说,由于分隔两地,“小候鸟”渴望亲情呵护却无法得到,这对他们的影响还是相当大的。

 

        丁老师发现,很多“小候鸟”在夏令营的活动中表现胆怯,在很多事情上不愿意“麻烦”他人,因此显得互动很少。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的贾老师也参与了调研报告的撰写。他说,这次收回有效问卷共有70多份。仔细分析这些问卷,贾老师发现了一组出人意料的数据:“小候鸟”和“小主人”对夏令营都表示非常满意,但“小候鸟”的满意度却不及“小主人”。

 

        经过仔细查看问卷和分析,贾老师发现,“小候鸟”中,总体评分比较低、尤其心理愉悦度比较低的几位同学,同时还存在着对宿舍生活不太适应、人际交往较少、不怎么和“小主人”接触等现象。他认为,正是因为这些现象的存在,降低了这些“小候鸟”的心理愉悦度。由此可见,“小候鸟”内心需求多元化,各级组织对他们的关怀也更需要多元化。

 

        贾老师告诉记者,由于客观现实原因,“小候鸟”现象在短期内无法消除。他和其他参与调研的老师一致建议,“小候鸟”的父母应采取“三多”教育———多询问、多观察、多了解。尽量利用务工淡季多回家与孩子见面,在孩子生日期间或传统节日之时捎寄些衣物、食品,让孩子体会亲情,体会“父母行千里,心中有孩子”的美好感受。

 

        贾老师对“小候鸟”的父母有三大忠告:第一,别“挣了票子误了孩子”;第二,别让“小候鸟”道德教育形成家庭真空;第三,尽量避免或减少与子女产生亲情上的隔阂。此外,社会、学校应尽可能利用自己的教育资源,对外来务工人员在子女教育方法和策略上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促进亲子之间的良好互动。 

 

        何玉花说:“短短8天夏令营的背后,是我们对‘小候鸟’美好未来深深的期盼。尽管我们不知道,当‘小候鸟’第一次看到海洋时,他们的内心有怎样的触动;我们也不知道,当‘小候鸟’的作品在报纸上刊登后,会给他们的人生带来多少积极影响;我们甚至不知道,这精心策划的8天行程是否会比直接给予金钱上的帮助更有效,但我们看到了‘小候鸟’的欢呼雀跃,看到了‘小候鸟’的灿烂笑容,看到了种种机会点燃的他们的小小梦想。我们坚信,关注‘小候鸟’,只要用心,我们还能做得更好。”

 

        开学了,短暂与父母相聚的“小候鸟”又一次匆匆地离开宁波,回到了故乡。

 

        目送孩子们离去之后,宁波的叔叔阿姨们没有停下那份延续了一个夏天的关怀。昨日,华茂·彩虹公益夏令营调研报告新鲜出炉。在这份还带着油墨香的调研报告里,围绕“小候鸟最需要的是什么”这个话题,参与调研的老师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向外来务工者家庭提出了三大提醒:第一,别“挣了票子误了孩子”;第二,别让“小候鸟”道德教育形成家庭真空;第三,尽量避免或减少与子女产生亲情上的隔阂。


        记者手记:用心良苦为哪般

        作为一家在宁波家喻户晓的教育集团,“华茂”为何会不遗余力组织一次这样的公益夏令营,是一直萦绕在我心头的一个疑问。

 

        几天采访下来,获悉为了168名孩子的8天,夏令营前前后后累计花费了80多万元,从策划到完成耗费了150多位老师、志愿者180多天的心血时,我的心头更是多了几分不解:这样的活动真的有必要做得这么辛苦吗?

 

        直到有一天,当我看到厚达13页的关于此次夏令营两群孩子的精神需求发展报告,看到详尽直观的数据和图表,看到为通过总结与思考公益活动来探讨企业社会责任的《华茂堂》,看到以每天一个版面的速度赶制的记载着孩子们成长瞬间的临时营报,看到持续至今的关于企业责任和爱心行动的专题微信……

 

         我终于明白,华茂的此次公益行动也许是一次爱的升华,把物质性的援助升级为物质与精神兼施,这种改变不仅让操作的复杂程度成倍增加,而且多了不少风险。

 

        宁波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余海大评价此次公益活动时说:纯公益关爱“小候鸟”,淡化物质援助,重视精神需求,打造“小候鸟”和“小主人”平等交流、互学共享的平台,精心设计系统的爱心课程、润物细无声地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是华茂“彩虹行动”公益夏令营的爱心魔力所在。

 

        事后才知道,“华茂”热心公益并非一时心血来潮。截至目前,华茂集团已累计捐款超过1.3亿元人民币。今年的“彩虹行动”更是实现了从物质和经济关怀向精神需求层面关怀,从自然灾害等危机关怀向持续性、规划性、系统性关怀的美丽转身。“这种转变不仅是公益形式的转变,还是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升华。”

 

        我们对这种优化公益和提升责任的正能量充满期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